学者观点
学者观点
-
厉克奥博: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出台一批管用举措、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更好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共提出八个方面31条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此次《意见》以高规格的方式,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六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7月2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文件时表示,《意见》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有力举措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不仅有诸多新提法,还在开篇即对民营经济的定位作出了重要表述:
2023-07-29 -
《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李稻葵:建立营商环境改善制度是趋势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李稻葵:主要是希望建立一套制度,把营商环境的改善,通过一些制度性的创新稳定下来,而不是依赖于短期的努力,这是一个趋势。
2023-04-07 -
李稻葵:未来5—10年“拼经济”靠五大产业拉动
3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23黑马产业大会上围绕“中国的产业趋势与机会”进行主题演讲。李稻葵表示,未来5-10年,促增长、拼经济很可能成为我国的常态及重中之重。但经济发展不能再依靠房地产和传统基建,而应当由产业发展带动。 李稻葵认为,拼经济的关键将在于五大产业:双碳和能源安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补短板产业、经济安全以及科技创新。在其看来,这五大产业都将带来万亿以上年产值,并且对我国未来十几年甚至更久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代已过去” 李稻葵认为,为实现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自现在起年均经济增速需达到4.61%。“未来若干年,一定是促增长,一定要拼经济。没有经济基础,国防、国际影响力等目标,也都比较难以实现。”李稻葵表示。 如何拼经济、促增长?对此,李稻葵表示,过去十余年房地产、基建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但总体上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他介绍,本世纪初到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每年拉动经济增长2.5%,而现在已降到1%以下。除了个别地区之外,房地
2023-03-23 -
冯煦明:加快建设新能源车创新高地
2023-03-13 -
徐翔:未来发展金融风控科技有三个关键抓手
“‘十四五’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数据‘二十条’会是指导建设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机制、数据相关安全机制以及数据相关发展制度的关键文件,应得到所有数据相关从业者的认真解读,尤其是关于数据、数据要素及数据安全的三个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腾讯安全联合主办的“整合风控流程激活数据潜能”研讨会上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共建金融风控科技”系列闭门研讨会第三站。 徐翔所称数据“二十条”,是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
2023-03-13 -
扩内需促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居民增收难是消费增长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该纲要明确,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的倾向上升。如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扩内需促消费,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然而,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和居民消费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实际增长6.9%,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5%。到了20
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