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埃森格林:中国未来需要更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和企业

2020-08-23

 ●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总结可归纳为六大方面

  2001年中国入世的时候,西方国家对中国充满期待:在国际竞争和国际规则的压力下,中国会更多地趋同于西方的经济体系。当然,中国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方国家思路去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学家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根据价格信息来做资源的一个分配,但也有经典教科书理论在发挥作用。另外,还有国家在资源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发展非常的稳健,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资吸引国。普雷斯科特教授也讲过,中国大幅度提升人均GDP水平也推动了很多其他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中国呈现出了发达国家的一些特点。当然,在资源配置活动中的政府参与,也带来了中国年复一年10%以上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我读报告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六部分的经验总结的内容。

  第一个是自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提出引进西方技术,然后吸收消化再创新理论。还有资源的重新分配,萨金斯讲到的就是关于农业到很多行业的这种早期收获可以通过机制去获得。第二个是两部门同时发展。让私营部门、民营经济能够和国有经济同时发展,对国有企业做一些商业化、私有化的改造,同时给他们压力升级。第三点,增长主要是依赖于私营部门的活力。我们可以看到大概有80%多的中国的增长是来自于新企业的进入和繁荣。第四点也是萨金特讲到的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在这个报告里面概括为,比如说地方官员他们对于激励措施的竞赛。如果他们有非常好的营商环境让新企业更好的进入,他们对创新和经济活动将会获得一些经济方面的便利。另外还有包括实体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大力投入。第五点,大学院校人才和教育的作用,我觉得在经济活动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第六点,避免自我导致的一些危机。中国并没有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去阻碍改革开放的进程。2015年当时春季的时候有最危险的这个时刻,但是我们有非常好的危机化解的方法。

 ●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会放缓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从2000年左右的两位数降到6%这样的一些水平。为什么经济增长在未来还会继续放缓呢?

  第一点就是出口部门的贡献在减弱。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来讲是一个大体量的经济体。世界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出口需求创造会越来越难。中国小一点的时候出口增长可以更快,这样的出口表现当然在其他国家会带来一些困难和一些矛盾。

  第二点就是技术转让的贡献在减弱。不管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合资的项目所带来的效果也在减弱,这也是因为中国的规模,同时还有关于技术转让方面的一些政策。美国企业对于技术转让的做法还是感到关切。对于技术转让我觉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困难,所以需要国内的技术自主创新。中国相对于技术前沿现在也是越来越靠近,创新生产力的提升必须成为我们当下的要务。资本的形成也会越来越低,投资必须能够满足其他的一些社会需要,比如说环保、健康、还有教育等等。它不一定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提升,有很多都是在服务业而低于制造业的这种生产率。

  第三点就是生产劳动力的供应会是负增长。单独的政策尽管做了调整,但是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去积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生产率的提升会放慢,我们可能看到前沿的经济体可能会有70%。

 ● 中国需要更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和企业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有更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和企业。从何而来呢?我首先讲一下生产力水平更高的这些工人,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还是有一些机会和必要性的,中央政府对高教或者说所有的教育的规划需要改革。我们不仅仅需要一流的大学院校,我们也需要更广泛的教育机构作为依托,中国做了很多工作去增加大学院校的研发预算,包括工业园跟教育机构的投入都在加大,它能够创造除了理论教育之外的创意激发。学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非常的有主见。

  我们要让企业更加地具有生产力。比如说一些初创企业可以落户在不同的城市,可以更加靠近大学和研究的中心,也包括可能是军方来运营和掌控一些研究中心。然后,我们需要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基础设施服务,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一些园区。中国有自己的创新体系,这些初创企业还可以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能够与当地官员、政府之间建立更紧密关系的这些地方。

  总而言之,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来支持他们。工业界、产业界和学界之间的这种合作非常的重要。直到最近,政府的关注点都放在比如说像钢铁行业,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行业对于现代化和工业化来说同样重要。我之前曾经和韩国银行合作过,刚才好像也有一位同僚提到了我写的体育场的论文,各种各样的地方间的这种竞争实际上是会影响地方一级经济运行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讨论的领域。所以,我觉得中央政府应该发挥一个强有力的建设性作用,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的过度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