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2020-08-18

  我讲的题目是“看得见的手”——政府,在中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不管是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未完成工业化的落后国家,甚至未完成工业化也未开启工业化的落后国家,只要经济还在不断地发展,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让国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们还要思考贫困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贫困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根本的因素就是没有能力规模化生产日常用品。当人要靠一生的手工劳动生产一件衣服时,他一定是贫困的,一个集体要靠一生的合作才能造一座房子的时候,也一定是贫困的,但是一旦拥有了能够量化生产的技术时,就会从根本上脱贫。

   一个山里的农民,给他很现代的衣服运不出去,原材料怎么运进来?即使免费给他这个技术,他也不会用。mass market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里面很多的成分和要素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要靠集体和国家的力量去创造。但创造mass market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经济学家起作用的地方。可是这个规律没有被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所揭示,故而要看历史上成功工业化的国家是怎么成功的,然后盘点中国成功的经验,来看其中能不能提炼出一些规律,然后提供给发展中的国家,,以及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往前走。

  为什么这样一种叫做UMM是一种public,因为它有很多的pillars。这个pillars大家都知道,第一个是political stability,土匪出没的地方是没有市场的。第二个是social trust,欺诈横行的地方也没有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当然还包括软性的基础设施在里面。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是没有市场的,一定要有基础设施把他们联通起来。这些东西都是公共产品,都需要集体力量,甚至国家力量。infrastructure它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时空结构,决定了物流的大小方向,传统经济学把市场当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上帝给的,不是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被创造的,是在不断的运用的。

  回顾历史,李稻葵老师开启了一个活动,通过研究工业化的历史,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历史,来启发新的经济学的理论。历史学和经济学都没有回答,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非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也不是最早开辟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葡萄牙,也不是西班牙,也不是在海上马车夫政治制度更加先进的荷兰,也不是在世界财富中心的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在边陲岛国英国。

  之所以发生在英国,而且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是因为地理大发现后我们发现了新的高速公路来转化货物,再也不是以前古老的丝绸之路,靠骆驼来运输,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起到很好的作用,制定了符合各种经济学规律和政治经济条件的产业政策,所以是历代英国王室,甚至利用了军事化的特许公司和武装商人,为英国所有的民间企业开创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统一的纺织全球市场,和原材料供应链,以及这些通商网络。

  在这个基础上,蒸汽纺织机才使得工厂体制有利可图,因此在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具体来说,一个国家走向工业化,要有一些前提,民主国家的兴起是一个前提,它是必要条件,但是还不充分,还要有产业政策,同时产业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国家力量,发展违背比较优势的重工业,最后还是会因为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而垮掉。我们回归这些成功工业化的国家和失败工业化的国家,分析规律,得出虽然市场是一个公共品,但创造市场要遵循程序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

  英国创造市场有几步过程:

  第一步,是民族国家的建立。几百年的战争产生了中央集权的强势国家,具有很多创造市场需要的能力。从1750年时间花了1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主导的通商,来发展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当时乡镇企业在英国漫山遍野地兴起,农村工业和很原始的工业,当时都是手工,家庭作坊。通商网络形成之后,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飞创造了条件。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在1750年开始爆发,而1830年左右完成了前锋。

  第二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又为后来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市场条件。尤其是大量轻工产品的运输,原材料的运进,都需要更加高效的工业三位一体,高效的能源,高效的运输,高效的推动机制。靠马车拉货,量少费力,之后开始产生了工业的需求,只有工业存在需求,这些技术才能被大量地采纳。有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再加上基础设施本身要量化生产,效率才会高,然后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步,是第二次革命工业。完成以后,主要的东西都能量化生产,这个社会就非常富有,就有条件支撑福利社会,福利包括经济和政治的,不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柏拉图的思想支撑不起,建了也会垮掉。

  成功转型的国家,即美国、日本和中国,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路径。中国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1978年有战争,有内乱,但是创造出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改革开放后利用民族国家的平台,利用政府行政机构的执行能力,开展了一轮乡镇企业的繁荣,就是回去补课,历史上日本明治维新做过的,美国也做过的,早年的原始技术该经历的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乡镇企业的繁荣,为中国孕育了统一的市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所以大企业就出现了,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大企业。由于大企业的出现,产生了对运输的需求,也就会产生对煤炭、铁路运输、公路的要求,同时政府也有资源来建设基础设施。中国高铁的建设推动了重工业革命,一旦开始就非常厉害。这个基础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就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能够支撑中国进入福利社会,很多政治上的东西都能够成熟了。

  为什么市场创造的过程要分好几个阶段?这是有结构的,每一层初期的经济结构的转型,都为后来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市场。没有这样的市场,这样的厚度和深度,未来要去发展重工业,就不是自负盈亏;市场太小,要发展轻工业,没有乡镇企业的繁荣,这也是很难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当年欧洲一些前沿国家,在任何一个阶段停下来,就成为了化石。荷兰比英国还要早开始乡镇企业,当时很繁荣,但是后来缺乏正确的产业政策,英国产生工业革命以后,荷兰不像法国和德国,花了一百年才启动工业革命,经济开始落后。中国政府在乡镇企业繁荣期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没有起到作用,甚至乡镇企业在他们国家都发展不起来,更不用说后续的工业革命。

  中国在入世前六年,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纺织业生产国,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入世。然后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政府又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顺应市场的发展,8.8万英里的铁路建起来,1.8万英里的高铁建起来,强大的能源、发电都建起来,推动中国的重工业革命,每个环节政府只要不发挥作用,就停滞成为一个化石,就有可能被别的国家赶超。

  总结一下,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由国家来创造塑形的,但是利用了市场机制和工具。而里面核心的秘密之一就是规模化大生产,规模化大生产要服从经济学的规律,一定要规模化市场来支撑它,最后不会自负盈亏而是会亏掉,计划经济也搞规模化大生产,但是没有动力。要创造一个规模化大生产的巨大统一市场,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第一代领导人都是大公无私的,都很优秀,都想为民族做很多事情,但是急于求成,没有遵循经济学的规律,最后也是失败,要重新改革。重新改革也不容易,把市场引进来,政府退出,这个是大错特错,政府始终要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要按照正确的方法。

  软的基础设施通常是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尤其我们在西方国家看到的一些优势,没有first best,按照他的条件,是通过工业化推动内生生长的模式,不能盲目照搬。工业化需要一个执行正确产业政策的强大的中央政府,遵循市场规律,研究市场规律,就是李稻葵老师和Eric S·maskin成立这个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