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经济政策要从公共财政升级到公共金融
2025年7月2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举办的第49届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线上播出,主题为“2025年中期宏观论坛”。与会嘉宾包括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国家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祝宝良、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培林。ACCEPT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主持本次会议。
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发布了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展望报告,院长李稻葵介绍了报告的三个观点。
第一,当下经济形势比较严峻,GDP增速下降,学者一致认为首要任务应拉升增长速度。“名义GDP,就是老百姓感受到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要扭转,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他说。
第二,要从公共财政升级到公共金融,国家公共金融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为金融市场提供产品。他指出,金融市场需要稳定的,最安全的,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首先不是股票,其次不是现金,因为现金没有回报,回报率很低,现金的流动性并不强,在银行里面取不出来,而且中小银行也有一定的破产重组的风险,放在家里面会丢的,放在银行可能会倒闭,所以现代金融最安全的,流动性最强的金融产品是国债,每天可以做到24小时的交易。”他说。
此外,国家站在金融的角度大开大合,今天借钱投资于未来20、30、40、100年,高铁、机场,各个城市的设施,是为公民长期服务的。他指出,发放超长期国债,如果强制短期化债会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国家应该用金融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的账户,来管理国家的长期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
第三,金融市场蓄势待发,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总的还可以。他指出,如果房地产发放四万亿,把一半的房地产库存买下来,作为未来的农民进城的保障性住房,就盘活了。“四万亿占到GDP3%,国债应该干到100%以上,我们的储蓄率是40%,全球最高之一,美国储蓄率16%,国债干到了120%,日本储蓄率比我们低,30%左右,国债是220%。”他说。
“所以,要解放思想,一旦薄薄的窗户纸捅破了,理念能够飞跃,我们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总体上讲是非常乐观的,请大家一定关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这一轮调整的号角将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吹起,请大家一起关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