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澳门回归25周年的经济奇迹及启示》报告
清华大学发布《澳门回归25周年的经济奇迹及启示》报告
2024年 12月2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SAGE)和澳门科技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IDE)共同主办的“澳门回归25周年的经济奇迹及展示”线上研讨会成功召开,会间发布题为《澳门回归25周年的经济奇迹-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总结》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和澳门科技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共同撰写,从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角度切入,梳理澳门经济奇迹背后的经济逻辑,探讨了保护产权、营商环境、法制化建设、教育投资、人才培养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关注了澳门年轻人的购房焦虑问题等。
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院长、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联席会长李稻葵;澳门科技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雷鼎鸣;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培林;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澳门科技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助理所长宋宇参会并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季敏为会议致开幕辞。
陈季敏表示,澳门回归25年来,社会各界在严格遵守宪法和基本法的前提下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一国两制”被证明是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澳门根本利益的好制度。澳门回归的历程,也是澳门科技大学从初创到壮大的过程。从2000年创校到现在,澳门科技大学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其中,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包括诺奖得主埃尔文·内尔教授在内的众多国际顶尖专家的加盟;集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人才聚集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产学研示范基地—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的建立等,都是澳门高校教育坚守“一国”之本、发挥“两制”之利的生动实践和成功案例。
李稻葵介绍,回归25年来,澳门经济总水平及人均收入水平上升了八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年收入在30万澳元以下居民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3% - 9%,2008年之后居民还享有财政盈余返还,平均每年约8000到9000元人民币,堪称奇迹。特区政府社保基金盈余可支撑未来50年退休养老和医疗费用,财政状况宽松。而政府对市场的扶持、科学决策、稳定且专业化的施政,都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他还特别指出,澳门科技大学作为民办大学,25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如月球探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区政府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医疗健康的持续投入,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随后,ACCEPT研究院的厉克奥博和刘培林共同发布了报告。
厉克奥博通过一串数字,直观展示了澳门回归25年来在经济层面创造的奇迹:GDP总量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99年的12.3万澳门元增长到2018年的68.4万澳门元;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人数从1999年的约20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37万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盈余从1999年的3.2亿澳门元增长到2023年的906亿澳门元;经济发展惠及百姓,澳门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寿命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刘培林指出,澳门回归后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包括打击犯罪、改善社会治安,以及改革博彩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使得澳门的治安状况得到根本性逆转。博彩业收益最直接,目前已做到全球单体市场最大。除博彩业外,澳门特区的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文体产业、中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等为产业多元化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特区政府加大对教育的相关投入,提供15年免费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雷鼎鸣指出,澳门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源于中央政府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尤其在博彩业,但在吸引大量内地游客的同时,也需警惕资金外流的问题。澳门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口较少,发展局限性较大,需培养具有更多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提到香港与澳门发展路径的比较,雷鼎鸣认为各自政府在财政储备和行政效率上存在差异,另外困扰港府的政治问题,尤其是立法会对特首的掣肘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而澳门面临的外部力量遏制发展的风险相对较小。
最后,宋宇从公共房屋政策的角度,分享了澳门经济奇迹的经验。特区政府公布了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其中,在公共房屋建设上的投入达158.8亿澳门元,在建中的公共房屋单位超过1.4万,并同时推出长者公寓政策和夹屋政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新的置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