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 —— 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
【主讲嘉宾介绍】
史晋川,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曾获得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及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讲座内容纪要】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系列讲座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主持并介绍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系列讲座的目标,并介绍了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教授。史晋川教授在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宏观经济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部副部长。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培林老师也参与了讲座,他同时兼任浙江大学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讲述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政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其支出占GDP比重在30%以上,与100多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政府在股市、审批制度等方面对市场有直接影响。史晋川教授强调,中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包括金融,还包括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他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切入,借鉴库兹涅兹和诺斯的理论,建立了一个研究温州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温州模式与资源配置变迁
主要讨论了制度变迁在微观层面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主体的变化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中,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民营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认为这与温州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有关。这些因素影响了当地的人力资源特性,包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地方政府官员。在研究温州模式时,强调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态度和做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温州模式与改革开放
主要讲述了温州包产到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首先,温州作为中国大陆对台军事斗争的海防前线,中央对其要求明确,即种好地、抓好鱼、站好岗。其次,在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形成了一个正反馈机制,随着国家对非公有经济态度的宽松,地方党政官员支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政治风险减弱,而私营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温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最后,官民利益交织,对温州当地党政官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民营化和市场化比较宽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讲述了温州、义务和杭州三个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以温州乐清县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低压电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经历了从默许到打击再到平反的过程,最终在高压下保留了20%的企业,这些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
温州模式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温州政府鼓励龙头企业与小企业合作,通过品牌挂靠的方式,形成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以正泰集团为例,地方政府和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能够为地方民营经济扛事,善于引导企业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专业市场发展,如义乌小商品城,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国际集散地。这些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与政府作用
义务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后,行商开始向城镇集聚,形成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然而,这种集聚给工商部门带来了麻烦,因为政策不允许行商变做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名义上是集中管理,实际上同意办市场,以便更好地管理。1982年,县委书记谢高华提出了四个允许政策,即允许农民经商、从事长途贩运、开放城乡市场和允许多渠道竞争,这使得义乌小商品市场得以蓬勃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与政府作用
主要讲述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最初,义乌政府为了规避社会风险和官民矛盾,出台了义务小商品市场的政策。后来,义乌政府开辟了义务连托运市场,为小商品的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义乌政府还提出了商业城、工业镇的发展规划,鼓励当地居民发展小商品制造业。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义乌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会议还提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在1993年推出的双推双考干部政策,以及命题小组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理解。
浙江干部对市场概念的理解与实践
主要讲述了浙江干部对市场概念的理解,以及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浙江干部在双推双考的考试中,能够区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概念,了解政府的着力点在于无形市场的发育、市场交易规则和交换行为的规范。此外,还提到了杭州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和都市经济两个发展战略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浙江的经济发展特点是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城镇化,而现有经济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空间载体。
浙江工业化与城市化战略转变
浙江区域经济在世纪末初期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需要集聚更多的高端生产要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浙江省开始从强县战略转向都市区战略,撤县建区,做大中心城市。杭州和宁波作为例子,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工业化。杭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而宁波则利用港口优势发展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与阿里巴巴的渊源
这个故事讲述了浙江省科技金科技厅厅长严小浪教授和马云的故事。严小浪教授认为阿里巴巴有前途,张德江书记和严小浪教授一起去看这家企业。马云是大学生,发展产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交易。习近平书记到浙江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带代表团到杭州取经。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互联网加国际领袖企业和创新城市的战略。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讨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和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面临的新问题。随着民营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的发展,它们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或产业边界,进入了新的领域,还在这些领域中对政府的市场监管规则形成冲击。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范畴,需要更高层级的政府和地方政府正确看待民营经济的创新行为,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创新。政府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企业的创新,避免在碰到这类问题时手足无措。
政府与市场经济的角色定位
感谢史晋川教授的精彩演讲,他总结了三个观点:1. 政府需要保护企业和企业家;2. 政府需要培育市场,包括交易规则和守规矩等;3. 政府需要推动资源高质量整合的能力。同时,史晋川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市场进一步升级的过程中,可能冲击到已有的管理体制,需要更高层的政府来研究。李稻葵教授认为,经过十几年的整顿和反腐,国家治理能力比任何时候都强,应该更加自信地允许非国有企业和市场主体发展。浙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好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政府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新思考
讨论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关系,指出政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不同层级的部门。同时,讨论了新技术与旧体制的冲突,提出新技术需要包容审慎的态度。此外,还探讨了温州企业的发展问题,认为温州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地缘血缘亲缘的社会网络关系,但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转向以法治契约为基础的非人格化交易方式。最后,强调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温州新时期的历史发制度变迁是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关键。
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的思考
讨论了卡脖子问题,认为仅仅依靠自力更生是不够的,需要扩大开放,扩大交流,扩大国际合作。在关键技术和产品领域,要达到最先进水平,让其他国家难以替代。政府的作用在追赶式发展时可能较大,但在前沿探索中也有作用。同时,提到了越南和温州的经验,认为温州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科技人员可以引进。最后,提到了萨米尔斯威特的故事,认为人才开放和知识开放比技术引进更重要。
浙江高校发展与经济社会服务
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支撑不足的问题引起了关注。浙江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较低,与浙江的经济地位不相称。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召开了多次会议,邀请了不同特色的高校,如电子工业、工商、财经等,讨论高校如何在特定领域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的经济社会和发展。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特别是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
最后,感谢史晋川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和问题回答,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者学习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