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十)------2012 ?!
2012 年1 月9 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经管学院校友事务办公室协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论坛以“2012中国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机构的学者、政府官员及商界精英共同探讨。与会嘉宾包括: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Marc Uzan、华盛顿邮报中国分社主编Keith Richburg、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经济学家Andrew Polk。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为论坛致辞。谢校长肯定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等清华大学自办的论坛活动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国家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表达了对论坛的支持。他希望论坛嘉宾能够从建设性的角度对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些关键性的战略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国际观察。李稻葵主任与三位海外专家和三位国内国际关系专家共同探讨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Marc Uzan认为,这场危机应该让长期的投资者又重新回到了欧洲,重新青睐欧元区,重新信赖欧元区。欧洲的危机不仅是欧洲的问题,而且是全球的问题,因为它会对国际的治理机制产生影响,现在没有人想到想要欧元区解体实现。他认为欧元区现在不是像救活那么简单,而是想从根本去解决欧元区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市场仍然没有恢复对欧元区的信心。华盛顿邮报中国分社主编Keith Richburg从美国媒体的角度为观众分析了今年的美国选情。他的观点是,现在的这次大选对美国来说是最重要的大选。第一次可以看到在候选人之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它的意识形态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之后Richburg先生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选举结果及其国际影响。针对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经济学家Andrew Polk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觉得就世界经济来说,今年不会衰退。在2012年,欧洲是需要解决长远的问题,不是那种权宜之计可以处理的好的。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上升,美国的消费者信心也在上升。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会放缓的,这主要是因为政策在收紧。
说到中美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谈到了他研究中美关系多年来的一些理解。中国的GDP应该达到七万亿,美国是15万亿美元,我们制造业超过美国超过的比较多,我们的贸易总量很有可能超过美国,他感觉这几年在中美之间有一个新现象,就是美国缺乏自信。美国心态也在变,我们其实面对的是一个新美国,建议中美两国以后建立功能性伙伴关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建议,中国应主动寻求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美国自己在全球范围的管理国际事务,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已经不像以前这么强大了。国际事务需要集体领导,但谁有权参加这个集体领导?解决的方法是责任大家承担,权利得相应地进行分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认为,后美国时代仍未来临。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我们要真正地成为一个我们可以去取代美国以中国导向为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的权利财富和社会结构,那我们一定要受人尊敬。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问题是这些变化太快,所以我们如何在心态上、观念上、心理上、政策上、体制上到战略上,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让中国人来引领一个后美国的时代。朱教授觉得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论坛第二部分,国内形势。李稻葵教授与中方嘉宾集中探讨了2012年的国内经济形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提醒大家要注意转型陷阱。他认为中国现在这样一个空前的混沌的一个状态,出现了多种可能性。所以转型陷阱的意思是说现在就是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又是掌握了这个社会当中的大部分资源的一个力量,它要求不要往前走。我们原来把它看作是一个中间的过度的东西,很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制。转型陷阱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呼吁,财税战略和政策需要新的预算制度。在中国在财税问题来讲,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了三十多年,现在最迫切的需要搞出一个新的应该是一个全面覆盖政府的收入的预算制度,要把全面的负债和你的收入都能够把它确认下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提到,收入分配关系亟需调整。我们市场经济这种体制确立的那种微观效率出现的时候,同时带来了一个宏观分配不平衡,这个不平衡我们没有通过一个保障制度把它建立起来,一个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起来。但是财政更主要的是转移支付,我们现在的税负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是我们的转移支付就做的很差,我们现在也有转移支付,但是那个转移支付主要是在地区之间的,人群之间的,还有最大的差距是城乡之间的这种转移支付基本上是没有的。
针对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走势,三位业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从中长期看,经济的增长率是取决于经济供给能力,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短期能刺激需求,但是超过供给能力就是通胀了,不可持续的。所以看中长期,未来五到十年就要看供给,从供给来讲我们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趋势性放缓,增长率趋势性下降这样一个阶段。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认为,在比较悲观的市场预期下,改革刻不容缓。他担心的不是2012年,而是2013年以至未来五年到十年怎么办,因为改革就像税制改革,很多东西要经过一个过程,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从设计到研究到启动,要经过几年能够执行完毕,这种效果才能呈现出来。所以改革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但一定要刻不容缓,现在就要做。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崩盘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这个限购的政策,现在所有的限贷政策和限购政策一点也不动摇的话,我相信到今年年底房价会下降30%--50%,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只要是信贷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能够下降,所以只要是货币政策能够灵活,房价马上就会出现反弹。中国的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是半官方的这种经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推出各种限购,包括税收政策控制房价。
论坛主办方还发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