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通力合作,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2014-11-10

2014年11月6日,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联合主办,由金砖国家经济智库承办,论坛也得到了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俄罗斯财政部顾问机构、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和南非前沿咨询公司的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观察家基金等国际组织和国外研究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出版社的15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会议。

本次论坛会议的主题是“通力合作应对挑战,共谋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杨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Hannah Ryder,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和创始人马克·乌赞在会议开始时进行了致辞,他们在致辞中介绍了金砖国家发展银行成立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肯定了金砖国家落户上海对于上海国际化进程的推动力,介绍了国开行作为国际化开发性金融机构与金砖银行之间的经验分享,也强调了建立金砖国家智库的必要性。同时,他们也提出了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架构,展开各个智库、各个国家之间通力合作的愿景。此次论坛通过了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共同声明,声明智库将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使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国际关系更加民主;智库还建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建立常设秘书处,使金砖国家从概念走向务实合作;智库论坛将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同步举办,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提供智力支持。

在此次论坛中,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国际金融体制对金砖国家的不利因素,包括外汇储备及债券发行的币种过于单一、货币错配问题、浮动汇率下小国易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大宗商品定价权不合理、在国际组织中话语权低等。报告也对金砖国家的合作提出几点建议,建议金砖国家应该举办各种论坛在国际上发声,推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并加强国别间的智力合作。

下面就会议主题发言和讨论的主要观点做简要综述。


一、面对挑战,金砖国家的合作应对之策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美国停止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一定的外溢效应,欧洲也在较长时间内经历着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停滞的危机。学者们围绕金砖国家如何通力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如何防止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停滞以及如何避免新兴经济体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姚洋认为内部合作能够推动发展中国家抵御国际经济放缓的颓势,实现自身的增长。要实现内部合作,可以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融合做起。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正经历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的作用。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Martin Gilman认为在经济规模和购买力方面,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已经可以算是传统七国集团的替代,且他乐观地预测金砖国家是有能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然而金砖五国也需要防范当前金融体系主导国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合力造成的干扰。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金砖五国可能在合作中会遇到一些冲突,因此需要协调各自立场,将合作机制化,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金砖五国也需要通过扩员来增加合作潜力。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GeethanjaliNataraj认为金砖五国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禀赋,如巴西的原材料、中国的制造业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等,因此存在大量的合作空间。各国需要成立贸易团体,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多边机制发展。金砖五国还需要建立金砖大学等,推动除经贸外的各个领域的合作。

巴黎传统国际集团全球事务首席经济学学家Alessandro Giraudo对全球经济增长持谨慎预期,他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在近期的大幅波动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也是对俄罗斯等原材料出口国的一次经济重创。


二、金砖国家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曾对金砖国家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全面的冲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金砖国家均曾采取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学者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再来一遍的假想情况下,探讨金砖国家应该如何共同防范和应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我们的目标不是等到危机来了再探讨怎么办,而是对现行经济体系做全面风险评估和脆弱性评估来预防危机的冲击。对于中国来说,应对危机的模式需要从凯恩斯主义思路换成中医思维,通过进行结构性改革来增强经济活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危机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假设危机爆发,金砖国家可以通过体外创新和体内排除的方法来抱团面对。我们还必须要推动全球机制改革,促使IMF等国际机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份额。

南非标准银行经济学家Jeremy Stevens认为当前金砖国家因为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比08年更有能力应对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要充分把握住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推动力,促进各国在生产力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三、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的使命

应急基金对全球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网络。2010年韩国在G20集团会议上非常积极地推动这个倡议。应急基金和全球其他机制如何进行互动,大小范围工作机制是什么的,在整个全球架构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同的借款机构有什么关系,各个国家关于借款的政策有什么样的不同?学者们讨论了金砖国家储备安排的多元化以及新的地区金融安全网络,他们还讨论了如何使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探讨了金砖国家的应急储备安排将如何抗击金融危机。

IMF常驻中国高级代表席睿德指出,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市场的兴起,金融构架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预测,对此,区域金融机构与IMF的关系是合作而非竞争。他介绍了金融危机以来,IMF的融资模式和工具组合均发生了一些变化。融资方式方面,现在主要依赖借款;借款工具组合方面,现有的IMF流动性工具包括备用贷款安排SBA、审慎借款工具PLL、灵活信贷额度FCL等。目前最主要的借款工具是SBA,而PLL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

欧洲稳定机制战略与公共机构关系部主任Nicola Giammarioli介绍了欧元区在危机发生之后采取的措施。除向IMF借款外,欧元区内部还建立了EFSF和ESM等机制。EFSF是私人基金, ESM是在国际法框架下所建立的国际机制,资金规模仅次于IMF。通过这些区域金融安排,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均已获得了金融援助,并且成功进行了复苏,这证明了区域金融安排的重要性。目前区域金融安排占全球GDP的90%,这有效地防止了危机的蔓延。尽管区域金融安排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与之相比,IMF有更多的成员,更多的项目和经验,在监管方面更成熟。因此地区金融安排与IMF应当共同合作推动全球的金融稳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认为,尽管相关成员国合作意愿明显加强,金砖国家的合作本身却面临着挑战,这体现在对内面临贸易摩擦以及政治利益诉求不一致的矛盾,对外也面临西方做空分化的危险。正确应用金砖这个平台,构建金砖国家利益平衡和求同化异,将是金砖国家们需要努力学习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呈由虚到实不断深化的态势。与IMF独断的决策机制不同,金砖国家银行尝试建立平等、高效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针对目前的调整,仍需加强对话,完善结构体系,形成健康运营模式,并妥善处理与国开行、IMF、世行和其他地区发展合作的关系。


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在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者们讨论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金砖国家机制建立的第一个实体机构,将如何更好更快地为金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领域与可持续项目方面的投资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金砖国家未来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将更加困难,第二个问题是在项目的选择中,如何平衡政策性非盈利项目与市场化盈利项目,从而保证银行的可持续健康运营。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时学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奠定了新兴国家挑战西方金融霸权第一块基石,但尚且停留在纸面上,仍需解决组织架构、货币形式、借贷规范等问题,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南方银行”。金砖国家之间还应该增强对各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深层次了解,因此整合多方的学术界,促进各方发声非常重要。

国家开发银行开罗代表处首席代表朱庆东针对金砖国家如何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接轨,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解决国家政府负债方面的法律制约问题,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解决金砖国家主体增信等问题。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认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与GDP是正相关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时候,也需要获得基础设施的融资来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中等收入国家通常把更大的GDP比重投入到基础设施融资方面,这主要是靠政府推动,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事实上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是可以很有效率的,成功的案例是曼谷地铁线路。他认为各国需要学习基础设施运营市场化的成功案例,比如,中国的地铁运营应逐步实现市场定价。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Manoj Joshi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仅仅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的融资,同时也在建立一个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从印度的角度来说,未来五年需要一万亿美元来进行基础设施的融资,这当然需要经过多个机构进行融资,但大部分的钱还是需要来自于内部的融资渠道,这就需要印度国内进行税收体系和商贸体系的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冯维江认为,金砖发展银行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支柱,需建立一个自己的支付结算的系统,并针对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特殊情况,建立一个有别于华盛顿共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发掘项目的价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金融危机之后,金砖银行要吸取过去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验和教训,推广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用本币结算。从规模看,金融市场要发展,资本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合作,把货币、债券、资本市场做大规模后,吸收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成为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涛涛着重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存在的非资金性的阻碍。在拉美国家的开发银行以及区域性开发银行,他们对基础设施的研究都很深入,并不缺少资金。但实际状况基础设施投资缺乏很大,因为很多公共设施领域经济效益不佳,政府财政不愿承担。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存在冲突,本国企业进入别国进行投资需要适应和熟悉不同的投资模式,这些都成为异国投资的非资金性障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认为在目前阶段,金砖银行的重中之重是制度设计。制度设计中必须搞清楚未来股东国之间的关系,股东国和需要借款的发展中小国之间的关系,以及金砖开发银行所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老开发银行之间的关系。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必须遵循五大原则,第一个是公平性治理性原则,第二个是市场化运营原则,第三个是不干涉内政,但是坚持高标准的原则。第四本土化的原则,第五个是建设性补充的原则。具体来看大国之间应该强调市场化运营,按照专业化的原则去运作,尽量避免政治干预。对于小国来说,应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


五、金砖国家如何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学者们在论坛的最后探讨了金砖国家应该如何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具体来说,讨论的议题有:在全球治理背景下金砖国家对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贡献,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如何与时俱进并推进改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CRA、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将如何改变全球金融游戏规则,这些机构如何与IMF、世界银行等全球现有金融机构相处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肯定了国际社会已经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引入了良性竞争因素。除了通过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的对外资本输出,中国近年来正致力于发起建立像金砖发展银行这样的新机构来进行资本输出。与前者相比,中国将更容易和其他国家在资本输出过程形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而相对于多边机构而言,这种新机构不仅是一种补充和合作的关系,也是一种良性竞争关系。这些新机构可以借鉴现有多边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融资模式和治理模式是行之有效和可持续的。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Martin Gilman站在俄罗斯的国家立场上,否定了现行的单极金融体系的合理性,认为不管是从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国际金融都应该向多元化发展,让更多的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我们现在是在新旧体系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将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金融合作和改革创新的过渡期,要把防范系统新风险作为关键要务。国际金融体系有三个改革必须完成,其一是权责利,其二是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其三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金砖银行在业务和运作机制上应该和已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形成互补性而非竞争性的关系。不仅在体制上要对传统政策性银行进行一些创新,还要从治理上想办法制止潜在的道德风险。金砖银行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产品创新。在融资方面,应该在成员国发债,跟国际大型基金相结合,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在资金运用上,也应该坚持商业化导向,同时吸引多种资本的进入,要动员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到项目中,从而对投资项目形成一种硬约束,保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EvandroMenezes de Carvalho以巴西反对派为例,说明了在谈论金砖国家合作时不能脱离政治立场的观点。金砖银行需要注重维持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均衡,并且需要设立这样一个机制,来解决当金砖国家成员存在利益冲突时,怎么分配这个资源的问题。中国不应该将这个银行作为获取国家利益的平台,相反中国应当把这个平台作为一个与所有国家实现他们发展梦想的平台。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和创始人马克·乌赞认为任何既定系统的变迁都是面临很大阻力的。这种情况下只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温和的渐进式改革,在不妥协既定政策的情况下创造一些新的机制,尽管这些机制可能不被既定利益获得者所欢迎;而另一种情况就是更为残酷的货币战和金融战了。金砖国家智库更应该做的是在金砖国家内部之间形成共识,探求更容易被既定利益获得者所接受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