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模式:启示与借鉴

2013年3月21日,由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德国模式:启示与借鉴”的论坛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舜德楼418成功举办。应邀参加活动的有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监事会主席罗兰•贝格、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翟谦、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语系系主任黄燎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连玉如、德国王者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Daniel ten Brinke、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康雁、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彭怡、德国王者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Daniel ten Brinke、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潘庆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德国施耐德公司代表、印尼加通轮胎公司代表、德国SAP公司代表等。活动现场还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和百余名师生。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星主持。


活动由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三部分构成。


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表达了对罗兰•贝格先生亲临我校的感谢,对贝格先生结合自身经验所得出的德国管理模式做出了积极评价,也为下面会议的深入讨论抛砖引玉。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中,罗兰•贝格先生首先发言。他结合现场PPT和研究报告对德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贝格先生用公共债务、失业率、基尼系数等指标展示了德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稳健发展的现状,他同时还对比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数据。通过罗兰•贝格的演讲,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架构、福利改革、环保意识、产业政策、科研环境、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发展以及稳定的工会等方面。


李稻葵教授的演讲内容围绕“为什么德国模式值得关注”和“我们向德国学习什么”两个主题展开。在阐述“为什么德国模式值得关注”时,李教授主要给出了三方面的原因:即,秩序选择、大陆法系、改革意愿。事实上,中德在这三个方面中有着相似的地方。在探讨“我们向德国学习什么”时,李教授从公共财政、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金融监管、家族企业这五个方面出发,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得出经验,指出,德国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中国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改革中前行。在李教授的报告中,他罗列出了德国模式的宝贵经验,包括:税收来源要均匀,支出以人为本;劳资团结合作,提供就业保险;金融监管从严,避免超额金融的利润,货币国际化须谨慎,务实,不可求其虚名;补助租房市场,提高买房的门槛,减少房地产市场泡沫发生的可能性;呵护家族企业。


活动的第三部分为专题讨论,罗兰•贝格先生、Daniel ten Brinke先生、郑新立主任、王一鸣院长、黄燎宇教授和连玉如教授应邀参与讨论。这一环节由李稻葵教授主持。专家们各抒己见,主要探讨的问题涉及德国和中国的环保产业、职业教育、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但无论是哪个产业,无论是德国的成功,还是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大家都一致认同了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改革的重要性。此外,罗兰•贝格先生再次强调德国模式优越性的三个基础:德国的文化、德国历史以及他们对教育和科技的无上尊崇,贝格先生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充满信心。在现场答问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在场嘉宾对大家的问题一一作答。


最后,李稻葵教授总结发言。通过本次活动,在场专家向我们展示了德国模式的发展进程,大家谈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呼吁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交流。论坛随着诸位专家的总结发言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