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及前进之路——对话欧洲稳定机制首脑

2013-06-05
  6月5日上午,欧洲稳定机制ESM执行董事、欧洲稳定基金CEO克劳斯• 雷格林(Klaus Regling)应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的邀请做客经管学院并发表主题演讲。他用生动的语言,在舜德楼EMBA专用教室301为清华学子们全面而细致地讲解了欧盟经济现状的形成背景、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各国的应对措施。此次讲座由李稻葵教授主持。
 
欧盟经济现状的形成背景

  演讲中,格雷林先生首先介绍了形成欧盟经济现状的历史过程。在他看来,欧元区并非短期形成,而是一个长期整合的结果。接着,格雷林先生详细地介绍了经济与货币联盟(EMU)启动的历史背景。提及EMU,格雷林又细致地分析了EMU的经济架构模式。他从机构设置、货币管理和经济架构三个方面介绍了EMU的运行方式,这样一个特殊的架构模式,使得整合和协调17个国家的政策变得更有挑战。由此,格雷林认为,EMU,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项目计划,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承诺,它是欧洲整合的基础支柱。

  带着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格雷林先生表示,欧洲整合的过程还在继续,整合已经成为欧洲不断行进的过程。如今正在进行的整合更倾向于政治领域,整合的目的并不是要变成一个国家,而是要使得欧洲变成一个整体中的不同区域。
 
关于欧债危机

  由于身处危机,格雷林非常清醒,他将欧债危机的发生归结于三大原因:

  一是货币联盟设计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二是各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性还有待提升;三是预防机制不健全。

  这三个原因使得欧债危机发生之后的欧盟各国措手不及,欧元区国家经济更是受到重创。
 
应对危机

  说完欧债危机的产生,格雷林分享了欧盟各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在各个国家的层面上进行了大的调整,包括金融的整合以及结构的改革;第二,在欧元区增强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三完善金融系统;第四,建立了一些有预防意义的金融机制。

  对于这些措施,格雷林作了进一步的介绍。由于南欧比北欧经济增长更快,减少经常性账户赤字意义非常,现在欧盟各国正在努力减少国家财政赤字,以此获得欧元区财政余额的平衡。同时,加之建立更加全面和有约束性的规则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使得欧元区各国能够更好地避免经济泡沫,从而尽早降低经济风险,缩小危机国的影响范围。此外,格雷林还积极推崇欧盟银行业监管的加强,而这当中银行业联盟可以为不同保险机制提供支持。

  在格雷林看来,目前欧元区各国的改革进展得很好,尽管在政策协调、建立银行联盟、资本市场等方面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欧元区各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演讲的最后,格雷林展望了欧元区的前进之路,并对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报以期望,他认为随着就业机会的提高,在今年或者2014年欧元区经济情况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