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教授著作《中国的经验》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近日,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李稻葵院长带领的研究团队撰写的著作《中国的经验》荣获一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立的政府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工作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担市评奖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1987年开展第一届评奖工作以来,已有近2500项优秀社科研究成果获奖,极大地调动了首都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为繁荣和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经验》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学经验,分别论述了新企业的创立及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快速转换、金融深化和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及对外开放等五大问题。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毫无疑问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7%上升到了16.3%[LK1] ,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实践的推动,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那么中国经济的这场伟大实践也应该对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

从中国经济实践中提炼总结具有一般性的经济学新知,这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课题。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中一定包含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就好像当年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在深入研究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后,写出了不朽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马克思当年也反复强调了,他研究的不是英国的经济学,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同样道理,中国这段极为特殊的经济增长奇迹也应该蕴含着一些之前经济学界所没有关注到的一般性的规律。第二只有把中国的经验上升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新知,才能够在国际上不仅讲好中国的故事,更是讲出中国的道理。如果能把中国的经验写进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并让国际上的同行们相信,中国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其他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学习借鉴中国的做法,这样中国的很多经济实践就不会再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就拥有了合理性和学理性。

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在李稻葵教授的领导下,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从中国经济实践中萃取具有一般意义的经济学新知,新书《中国的经验》是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很好总结。这本书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积累,并在写作过程中深入一线进行访谈调研,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信息。他们走访了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地区包括国有经济重镇沈阳、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江阴、“苏北模式”的代表靖江以及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深圳。也采访了一批改革开放实践的推动者和亲历者,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央行、住建部、证监会、原银监会等10余位部委的曾任领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本书从中国的经济实践中提炼出了五个方面的经济学新知,这五个方面都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心得的地方。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当前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调整到位,而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在这方面,中国的经济实践最有可能为经济学界贡献新知。这也是李稻葵教授和他的团队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所不懈推动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立足点所在。

 


 [LK1]该数据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现价美元GDP数据计算(2019年数据);

 

40年报告中的表述为:“四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世界比重从4.9%上升到18.2%。”

 

统计局: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预计将超过16%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1-17/doc-iihnzhha3046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