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实现“碳中和”虽具挑战性,但势在必行

2021-01-05

曹静:实现“碳中和”虽具挑战性,但势在必行

2021即将到来,“十四五”规划纲要即将公布,在“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又将如何?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联合腾讯财经在1227日开展长达三个小时的线上直播,主题为“十四五”:重启下的中国与世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曹静表示不仅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都是巨大的。由于疫情的影响,北京的街道上有一段时间看不到车辆。曹静将其看作一次实验。通过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的碳减排只消减了不到7%,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

曹静认为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痛点在于煤。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国家,燃煤电场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0%。而美国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新建燃煤电场,如今仅占总发电量的10%,天然气发电、油气发电,核电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20%。因此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压力更大。同时由于许多发电厂是新建的,燃煤电场的寿命周期为50年,让新建的燃煤电场提前退役,也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


碳达峰”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下降。“碳中和”则指在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曹静表示承诺“碳中和”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我国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但习主席今年就碳中和”给出了提振信心的鼓励,此举意义非凡。同时我国希望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在2030年保证完成达峰目标。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曹静认为只有实现“碳中和”,我国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快更远,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曹静给出例子,中国企业作为全球供应商的一环,如果一家公司要求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全部为“碳中和”,作为不是“碳中和”的企业,则无法销售出自己的产品。因此为了加强竞争力,实现“碳中和”势在必行。

于此同时,曹静表示碳的社会成本也在逐渐提高。由于我国是消耗煤的大国,在随之而来的“碳市场”中,全行业将覆盖收碳税,所以“碳中和”的成本会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