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巴双边产业升级和产业协同发展

2020-08-23

 ● 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宏观的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视角,根据我多年的研究以及与巴西朋友之间的互动,这是非常粗略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我想讲的核心观点是,中巴经济合作很重要,对两国来说通过经济繁荣实现经济繁荣的梦想十分重要。中国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其中一个转型的引擎、动力就是产业升级。很多中国的产业坦率地说是黑色的、污染性的、肮脏的。为什么北京的空气质量总不太好,虽然现在已经好一些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从北京开出去200公里你就会看到,世界第一的钢铁生产基地。1/3中国的钢铁就是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半径200公里的区域所生产的,而生产钢铁依然是用煤作为主要的燃料,这个过程非常肮脏。就是在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这是官方数据,大家可以去查,难怪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尽管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未来将会怎样呢?未来已经植根于现在,中国做了极大的投资,以提升钢铁的产能。比如首钢曾经是于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只有10公里远的地方,沿着长安街开10公里就是首钢了。作为首都,首钢离首都这么近,首钢是在奥运之前搬家的,做了非常多的防污染方面的资本投资,现在它被移到一个沿海地区,离这依然不远。我需要再做一些数据的核实,我觉得它应该是用淡水河谷进口的铁矿石的,这点非常重要。对提升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很重要。

  第二,在我们的分析中,不是在新开行,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做了测算,十年才能将炼钢这样一些业务从沿海转移。中国的GDP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个进程还在继续。我们知道中国的消费者应当对巴西的经济、巴西的人民表示感谢,因为巴西来的Sergio讲到淡水河谷高品质的铁矿石,让我们的减排实现20%的提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功劳,这是非常实际的,从跟巴西的贸易中得到的实惠。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产能的合作,不仅仅是铁矿石还有像铝也有这样一些效果。

 ● 巴方从中巴合作中获益

  对巴西来讲,从最华贸易中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当然我还在不断地学习巴西国内的情况,希望能够对巴西经济有更多的掌握。但是我相信其中一项目标在于去做产业的升级,让你的经济更多地加大制造业的比重,有三个领域,通过中巴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做出贡献。大家对未来不是特别确定,我们只是抛出一些想法。

  第一,深加工。特别是你们在将原材料出口到中国或者印度之前做附加值较高的加工。我们知道你们不仅有铁矿石还有能源类的一些产品,为什么不能将铁矿石以及球团矿在巴西进行加工减轻重量之后,然后再运往中国。可以一方面提升加工制造巴西国内就业价值增值,也能够为中国客户减少成本。

  第二,通过我们的合作是刚才格力讲到的一个领域。格力电器讲到中国可能有一些制造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对某一类型的产品有专业知识,比如格力对家电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格力为什么能够在巴西成功?首先去理解巴西本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帮助巴西的这些人民做消费的升级。主要是本地用工,只有2%的中国雇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中资企业帮助巴西经济体去提升制造业比重做升级的一个例证。这是我的一个猜测,当然我们还需要做一些研究,来印证我们预计还有第三个领域,巴西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贸易伙伴的帮助下实现。

  有了技术的支持,不仅能够生产球团矿,可能未来可以生产最终产品,包括一些钢铁的产品。当然现在有一点带着科幻的色彩在研判,为什么日本、中国要买你们的铁矿石而不买你们的钢铁呢?如果是本地生产是很有竞争力的。我们可以大规模地采购你们的钢,因为铁到钢以后,对于运输不需要有那么大的量,可以减少排放,减少成本。其中有一个原因没有很快相应消费者的要求,在中国到处都有用钢大户,希望一个月、两周内拿到钢产品,但是发货会用较长时间。相信未来随着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的提升,可能未来国内的用户、个体的用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其需求上传,通过淘宝这样的平台,可以将他们对钢的诉求告知巴方的企业,可以有三个月的提前窗口。像巴西这样的一个经济体,肯定有能力生产最终产品,而且能够非常低成本地生产,出口到中国。

  我只是在开放思路去想未来的合作,这不是我们新开行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但是是我个人关注的领域,这是我认为第三个,通过跟中国合作巴西经济体可以实现升级、实现更繁荣的发展。作为一个经济体,我认为巴西崛起的时间很快就会到来,不会太长。

 ● 对巴西在中国发展的建议

  巴西对中方而言不仅是具有神秘色彩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对中国而言,我们只是通过足球了解巴西,学界对巴西的了解知之甚少。我的建议简单来讲像这样的论坛要多办一些,邀请更多的参会者,不仅仅我作为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提议,我们需要在这方面更多的努力。除此之外,就双方而言,巴方如外交部拉出10个工程师和社科方面的专家,中方也列出这样10个人,我们相互交流,可以花一周的时间研讨。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机制,我们跟以色列、跟澳大利亚、跟新西兰都做过这样一种对接,它们也曾经邀请过我。所以从顶层设计开始,我刚刚讲的这些话我代表个人不代表新开行。我想敦促大家精选一些巴西的电影到中国推广一下,印度做得很成功,两年前有非常多印度的电影非常叫座,《摔跤吧!爸爸!》是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民众中改变了对印度的成见。为什么巴西的电影不能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合作推广一些巴西电影进中国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