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科技合作带动中巴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机会
中国和巴西分别作为北半球、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有共同利益,也会有很多发展机会。中国这些年对外扩大开放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对内一直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以可以看到中国创新的意识深入每一个个体。
● 中巴在近十年的合作取得丰富成果和经验
我将与巴西近十年的合作经验简单讲一下。我们跟清华大学、巴西联邦里约大学于2008年双方合作决定成立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不是简单的学术交流的平台,如果学术交流更好,没有也可以,可以经常开会讨论。我们希望将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中心打造成中国和巴西的学术产业,甚至为贸易人才交流的协作平台提供一些帮助,包括人才培养。所以我们这个中心应该感谢这些年来,十年来我们得到两国政府还有很多两国大学的帮助。一开始我们由清华和联邦里约大学牵头,但不局限于清华和联邦里约大学,中国有16个重点工科院校联盟全部请到巴西去对话和交流。现在在这个平台上参与交流讨论的巴西大学至少10所,我们一直希望在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发展。
2008年时签署MOU,2019年正式有揭牌仪式,当时我们学校常务副校长现在是北京市长与Caramuru先生一起签署的,后来每四年签署一次。我们希望更多合作,更多产业能够进来,中国的制造之都、世界制造之都东莞设立了实验室的中巴基地。
这些年,前后十年不少于30场的活动,人才交流,短期、长期的访问,学术界的教授学生加起来来回访问超过500人。每年最少举办两个会议,一个在巴西、一个在中国,用不同的主题来讨论。简单说一下我们有两个项目推进情况,生物能源,大家知道巴西是生物能源领导性的国家,做得很好。很多教授在研究生物能源,比如我本人在研究先进的,用煤制造生物能源技术。石化添加比例10%提到11%接下来提到15%,我们开发11年,我们用新一代的技术,可以效率更高,可以用更低品质的油脂,巴西除了大豆油还有很多废弃动物油脂可以做。这在巴西大学得到很快推进。我们想推进这个技术在巴西产业推广,我们参观考察很多巴西的生物柴油厂,包括交流。后来签过一个MOU,在巴西柴油厂跟中国投资人一起,现在还在推动,希望这个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在巴西有更深、更远的推动。将来在巴西成熟之后,以巴西为桥头堡推向其他拉美国家。
太阳能,刚才与巴西交流,得到很有意思的印象,里约、圣保罗这些城市,电的高峰在下班吃完饭之前,大家回家洗一下,收拾一下出来活动。5美元买电热热水器,所有高峰用电在那个时候。清华最早发明的,中国这个产业做得非常大,太阳能热水器项目,清华电子所老师发明的技术,后来清华自己成立公司带动整个产业。这个公司在科技部万部长带动下跟联邦里约大学签定协议,现在安装在联邦里约大学食堂、医院等等,我们希望推动这项技术在巴西落地、开发。后来巴西伙伴帮我们找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巴西的家族小企业,做肉牛屠宰和牛肉分销的,它们在大城市都会有冷冻仓库。这是我和校办企业国际部主任,去里约国际部考察,能不能安装太阳能用电,可持续发电。
还有其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地毯技术培训班,每一期有针对巴西有邀请对象。这个培训班是习主席宣布200亿难合作资金支持之一。我们培训1000人次以上,到去年为止整个国家培训1400人次,远超习主席给我们的指标。现在努力推进十、百工程,特别在拉美有一些技术在巴西示范。
农业合作,过去提到农业是生产食物,农业不仅是生产食物,生产农药、纺织品、能源等等。两国之间农业有巨大合作潜力,去年科技部发起农业科技平台。农业受科技变化影响最直接,同时对气候变化产生空间。今年气候变化大会组织增加农业合作、科技合作的平台讨论会,邀请各位有时间参加。
再讲两件事,关于竹资源,中国利用竹子历史很长,不光做筷子,做凉席,现在有做能源的利用。这里有风力发电,清华大学企业将竹纤维应用得非常好。巴西有太多竹资源缺乏市场和技术,我们组织参观推进这样的合作。
第四,园区的合作,科技园是科技转化最好的孵化器和促进。清华大学建有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我们还促进清华大学的科技园与联邦里约大学科技园之间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互相借鉴、互相派人项目交流,这个协议在使馆签署,在科技部部长见证下。
最后一张幻灯片,我们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这是巴西伙伴跟我们提出的,中国科技合作伙伴做得好,其实远远不够。教授们做研究跟产业无关离得很远,我们试着开启这样的讨论,已经组织7、8次讨论,前面是中巴后来变成中拉,现在马上要在12月13日到14日在巴西的佛罗伦萨组织讨论论坛,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政府等等方面参与讨论。我们邀请大家参会。
● 对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提出的建议
建议巴西更鼓励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原前教育部长参加中拉科技教育转型论坛以后有好多想法,我、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等在参议院讨论过怎样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我认为一定要鼓励竞争,我举了中国汽车的例子,中国汽车产业20年、30年前开放市场让人家进来。我们的感觉巴西政府对产业界民主利益保护有些过度,不利于产业进步和发展,包括科研资源的分配也是一定要鼓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