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中巴经济发展战略对话会
10月2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联合中国巴西企业家委员会、巴西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以及淡水河谷共同主办的“中国与巴西经济发展战略对话会”在北京瑞吉酒店举办。
中国前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先生,前巴西驻华大使、中国-巴西企业家委员会巴方主席Luiz Augusto Castro Neves先生,前巴西驻华大使KEMU咨询合伙人和经理Marcos Caramuru de Paiva先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先生,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萨尔基斯(Sarquis Sarquis)博士,巴西国际关系中心高级研究员Tatiana Rosito女士以及来自中巴两国约40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对话会。
来自中巴两国学界和商界的专家就中巴两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在经贸合作、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球治理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合作空间进行了探讨。
前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根据IMF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增长率数据,目前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过去十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低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期待着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领导力。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Dr.Sarquis Sarquis表示,中国和巴西都是新开行的创始人,也是东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与其它的金砖国家一道,在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到2030年,金砖五国还将占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40%以上。因此,这个事实对我们来说既重要也是挑战,巴西、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对话,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对全球的增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新开发银行将会为巴西、中国及成员国提供发展资金,成为资金筹资方面的重要参与者。
前巴西驻华大使Ambassador Castro Neves表示,在经济、商业和金融这样三个维度,中国比巴西现在要成功很多。希望探寻中巴的进一步合作可以为两国各自的发展提供贡献。中巴的合作在两国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巴西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来把握中国增长战略带来的新机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新的中巴合作的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巴西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从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17年对华贸易占到巴西出口总额的22%,进口的18%。根据中国海关总署7月份的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超过1549万吨,同比增长46%以上。而2007年到2017年间,中国在巴西的投资额高达550多亿美元, 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FDI来源。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直接在巴西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在巴西的中资企业超过300家,也充分说明了巴西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Sergio Espeschit表示,淡水河谷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始于40年前,公司在促进两国产业升级、提供互补性方面始终发挥着作用。同时,在帮助中国提高城市化、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淡水河谷也一直走在前列。1973年以来,淡水河谷累计向中国输送高质量铁矿石和球团矿21亿吨,其中2018年2亿吨,占公司销售份额的42%,全球铁矿石年产量的50%。除此之外,在采购、物流、航运、港口、新能源电池生产、清洁能源合作等领域,淡水河谷都在深化自身的业务,并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两国共同繁荣。和ACCEPT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加强商界与学界间的交流与探讨。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从个人角度,为中巴两国经济合作前景给出了见解。李稻葵认为,中国从快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的过程中,其中的重要动力、引擎就是产业升级。北京周边的相关企业因为采购了淡水河谷的高品质铁矿石,实现了20%的减排,是非常实际的好处。另一方面,巴西可以将原材料在出口前进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减少排放、减少成本,并在未来响应互联网端的企业需求,将最终产品直接运往目的地。中巴合作可以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升级,巴西崛起为时不远。
今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45周年。借此良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巴西企业家委员会、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淡水河谷将中巴两国学界和商界人士聚集在一起,通过会议相互交流、增进理解,以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经贸合作,并为提振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推进全球贸易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思考。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在致辞发言中表示:“中国和巴西是两个大国,也是两个互补性非常强的经济体,两国之间如能就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使彼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