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中国宏观经济基本见底
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见底的理由是这样的:
第一,我们看到去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几乎都是平稳的,这很重要,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周期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如何盈利,去年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一个是PPI,PPI经过54个月转正,意味着销售收入在增长。中国过去最大的问题是去产能,去杠杆,不相互交织,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在上升,企业的库存在少,杠杆就有可能稳住,你观察银行的数字,你发现坏账率尽管同比在上升,环比在下降,这是杠杆开始稳住的一个标准,跟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有关系的。第二个跟指标更密切的是工业企业,无论是国有和民营的,经过12个月以后开始盈利,意味着还本能力在提高,杠杆也可能在降低,这是宏观经济见底最终的信号。美国为什么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经济不见底,不断的注水,杠杆率又很高,最后还不见底,就担心会不会出现金融风险。现在如果宏观经济能把杠杆稳住,就是进入底部,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是否到了6.6或者是6.5%,我们认为还有下的可能性,见底的核心是在微观上给你巩固。
第二,我们看到了去年的好转是去产能,中国的钢铁工业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指标,中国钢铁工业出来生产性成本都高于全球的,其他的成本都低于全球的成本,是有竞争力,只不过产能过多,大家互相打,最后谁都不赚钱。有人说中国产能过剩,过剩的是欧洲,欧洲的钢铁成本太贵了。如果去产能去掉一部分,竞争力的恢复就更加稳明显。
不确定性增加
我去年这个时候在法兰克福参加欧央行的会议,等我上台演讲,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说全球经济有几个风险因素,大家投票表决一下,列了四个因素:
第一个是美元加息;
第二个是欧洲难民问题严重化,导致欧洲经济下行;
第三是大宗原材料价格继续波动;
第四个是中国经济硬着陆。
35%的结果选了第四,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一感冒,全球都要打喷嚏。从年后来看,当年所认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都有发表过中国债务的崩溃,IMF都发表了对中国债务问题的研究,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于是市场担心程度在下降。再加上中国的经济表现,特别是微观基础在筑底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如果不考虑国际因素,考虑国内因素,中国经济是在见底,但是加上国际因素,不确定性在大大的提高,第一个是出口,特朗普政府向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贸易战打开,出口不知道会下降多少。第二,现在宏观政策缺少协调,美元一味的加息,资金流动会变得像无头苍蝇,我们很担心会不会新兴经济体出现像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最中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所以可能捍卫全球化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